近段时间,一则“上海多位新能源汽车车主续保遭拒”的消息引起市场关注。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新能源汽车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的车险业务,为何会出现“续保难”问题?

  多名保险业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均表示,所谓的新能源车拒保或续保难的问题,可能还是大家在风险偏好上的一些问题。首先交强险是强制性的,在商业险上多是车主在询价过程中对保险公司的报价不认可,从而认为保险公司在车险投保中设置了障碍。但保险公司是基于精算模型来对风险进行判断,从而给出与车辆相匹配的报价,一些车主未必能完全理解。

  “我们车险行业的共识是愿保尽保。”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指出,也希望客户在“应保愿保尽保”环节上能和保险公司有一种共识。车险费率本就是浮动的,车险综合改革实施后,降价、增保、提质成效显现,但客户的驾驶习惯、车型、出险情况等也决定了车险保费的差异化。对于一些不符合保险公司风险偏好的车主,出于风控考虑会被采取例如涨价等措施,同时也建议他们多向其他市场主体询价,多做对比。

  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车险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行业都在加速研究、努力克服新能源车险领域的专业难点,推出了相关产品。比如推出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从实践看,新能源车险产品和服务较以往明显提升,保单条款更加清晰严谨,保险责任明显拓宽,附加服务更加丰富。从具体统计数据上看,上海地区新能源车交强险投保率100%、商业险投保率99.6%,新能源车险的“可得性”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车消费需求得到更好释放。

  多名新能源汽车车主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保费确实有下降,“去年7000元左右,今年5000元左右,明显降了。”也有车主表示,今年保费不到4000元,相比去年还是降了。“其实还是担心电池老化的,当时买车把充电桩的权益换成了电池终身质保,可能会有点用。”

  新能源车险续保难?

  在采访中,多家保险公司车险负责人并不认可所谓新能源车险续保难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在沪车险经营机构曾结合上海地区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且在疫情期间有效的机动车商业险保单和新能源车商业险保单的保险期限延长30天。为了保持商业车险和交强险的同步,使客户投保方便,有保险公司在后一年续保时向车主提供了11个月的保险选项,因而保费相对较低。如今,则恢复常态化以年为单位的车险。

  一家中小财险公司理赔管理工作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车险延期满一年后,此前11个月的保费恢复到正常的按年(12个月)缴费,保费本就会有所变化。车险综改之后,保费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使得客户的降费预期被打断,可能会觉得保险涨价了、续保困难了。

  “我们愿意保,和车主能否接受我们的价格这件事,可能会变成一个比较难以调剂的平衡。”谈及所谓的新能源车险续保难,有财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市场上每家保险主体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尤其要支持绿色双碳,包括新能源汽车发展,但是各家保险主体对新能源汽车局部车型或者局部的风险有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判断。

  上述负责人说:“我提供在我风险偏好和风险判断下的一种价格标准,客户不能因为否定我的价格标准而认为我拒保你。其实市场上还有其他保险主体,他们对风险可能会有另外一种判断,从而给出对应的报价。不能说拒保或续保难,只是客户可能更愿意花较低的保费寻求大型或知名的保险公司投保。但商业车险投保是个市场化行为,是一件双向的事情。”

  在采访中,澎湃新闻了解到,在车险经营中,不同公司在科技赋能、科技减损等方面运用程度不同。大公司往往在数据和定价方面更具优势,可以通过费率和风险的进一步匹配,从而选择更高更有质量的业务。中小财险公司出于成本考虑和经营需求,有时也愿意以相对低一些的价格去承接其未知的风险。

  上述财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表示,一些小众的冷门车型,以及一些使用性质不太明确或疑似有使用性质不太明确的车辆,在续保时确实会有一些难度。“我们也面临一些压力,有些新能源车并没有完全按照它的实际使用性质进行投保,从事网约车运营却未按运营车辆投保。那么我们就要通过一些手段去甄别或者判断,在此过程中双方可能会产生一些对性质使用认定、价格等方面的分歧。”

  “有些新能源主机厂存在经营危机或处于破产重整阶段,保险公司会担心理赔服务跟不上,包括维修配件供应链等相关问题,会建议客户去市场询价,对比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报价。”一家中小财险公司理赔管理工作负责人说道。

  新能源车险赔付率为何比传统车险高?

  对于新能源车险的发展,业内的普遍观点是发展可观,但确实有一定的成本压力。有行业人士直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增速发展,对应的是新能源车险的高出险率。

  据多家保险公司人士介绍,新能源车的客群相对年轻,集中于20至40岁左右,在性别上女性车主多于男性车主。相较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的在设计和配置上更为花哨,一些车主在驾驶习惯上也没能很快跟上。

  中国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虽然新能源车相较燃油车,确实存在出险率高、维修价格高、成本压力较大的问题,但该公司不断创新商业模式,通过探索与新能源主机厂建立生态合作、营运集约提高效能、车主风险减量服务等举措,不断优化新能源车成本和客户投保理赔等服务体验。

  “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态,市场活力持续迸发。针对新能源车整体的风险特征识别、车机技术迭代效果、新能源车主多样需求等的保险产品服务仍在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车险部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指出,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存在较大差异,车主驾驶习惯切换、车辆保养、车辆维护、车辆保险等各方面都对相关保险产品提出新的“课题”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保险服务提质扩面。

  一位财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新能源车的锻造技术、科技配置等在前端确实无法体现,但在后端赔付成本的时候就会有体现。许多车身都是一体铸造,不像传统燃油车撞了保险杠就换个保险杠,新能源车许多高科技模块集成在车身某个地方,撞一个保险杠可能要换整个车身,或者许多传感器都要更换。

  一家中小财险公司理赔管理工作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在新能源车险方面,营业性质的车不容易识别,其出险频度更高。就今年来看,在其公司的车险业务中,一些营运的新能源网约车型出险频度达到70%,而一般私家车整个行业的出险频度在20%左右。

  保险公司明确坚定落实“愿保尽保”

  多家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均强调,对于新能源车险会“愿保尽保”。

  据中国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低碳、双碳经济是国家的重点战略,一直以来,中国太保产险高度关注车市发展,创新设立新能源车发展中心,本着愿保尽保的原则,积极开展新能源车业务,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优质用车服务,支持国家战略走深走实。截至11月,该公司新能源车渗透率高于行业平均和主要同业。

  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车险部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平安产险作为保险行业的一员,同样也在积极洞察新能源车主需求,不断推出更多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坚定落实“愿保尽保”。一是通过救援、驾驶课堂等方式做好风险减量相关工作,切实守护车主交通安全;二是联动汽车行业,充分整合市场上维修资源,提升零配件维修率,降低修理成本,从根本上为新能源车主解决驾驶成本高,保险价格贵的问题,积极为新能源车消费者提供优质保障。

  上述财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表示,现在新能源车险行业的整体赔付率是超过100%,各保险行业主体也是在全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家的共识是共同努力来更好的支持新能源发展,我们会坚定落实“愿保尽保”,积极适应新能源车新的销售模式、新的售后模式。大家也在共同寻找让各方相对能接受的平衡点,使消费者真正体会到新能源车发展带来的红利。

  “纵观新能源车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保险产品及服务配套和适应有个过程,我们也在积极应对,优化适配市场需求。新能源是国家战略,也是公司战略,我司将持续精进、做好新能源车保险服务,支持国家战略、彰显责任担当。”中国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指出,该公司在承保端,我们细化数据支撑,精细新能源车定价,并做好续保管理,主动对接客户续保需求,更好落实愿保尽保。在营运端,围绕新能源车营运理赔形成“三化”建设方案。在服务端,则针对出险率高的问题,结合新能源车常见出险场景,为车主客户提供风险减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