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阳,但北证50指数逆市下跌,早盘盘中大幅下跌,午后跌幅持续扩大,最终收盘下跌6.9%,跌破千点大关,创下1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个股方面,238只个股中,仅11只个股上涨,227只个股下跌,占比超九成,凯华材料、科创新材、沪江材料等70多只个股跌超15%。

  但回溯来看,自10月24日以来,北证50指数累计涨幅已达39%,大幅跑赢三大指数,期间50只北证50成分股涨幅均超10%,其中23只成分股累计涨幅超过50%,丰光精密、吉冈精密、星辰科技、流金科技、广道数字5只个股累计涨幅超100%。

  对于12月21日北证50的大幅回调,业内专家认为,北交所本轮行情具有客观基础,当日属于技术性回调。

  “21日北证指数出现大幅的波动,我们认为主要还是市场的获利回吐。北证50指数近期连续大涨之后,投资者的获利盘较多,而指数已经临近上一个高点,随着沪深的企稳,一些活跃资金转移战场,导致了北证的下跌。从中期来看,北交所边际改善的方向并未发生变化,包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增量资金介入,北证A股市值和估值仍有上行空间。”申万宏源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如是分析。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余伟表示,21日北证50的下调整体看属于技术性回调,主要是前期积累的大量获利盘在早盘上涨后客观上有较大抛压,叠加年底投资者兑现盈利、落袋为安的兑现需要。加上北交所以中小市值股票为主、“盘子小”的特点,形成短期较快回调行情。他认为,各方对于北交所市场相对较高的振幅应该有更高容忍度,这与北交所当前市场的投融资结构有较大关系。未来随着上市公司结构优化、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入市,市场的弹性将有望缩小。

  在机构人士看来,11月行情推动北交所系统性重估迈出第一步,与两创板流动性差距缩小,未来或继续迎来常态化流动性和估值改善。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分析,11月行情推动北交所系统性重估迈出第一步,与两创板流动性差距缩小,未来2至3个季度或进入第二步重估期,3至5年迎来常态化流动性、估值改善。“以2022年12月31日作为对比,2023年12月1日的整体法PE相对于科创板和创业板PE 2022的折价分别从25%提升至38%、30%提升至47%。随着市场高质量投融两端扩容,北交所直接IPO制度、转板落实等措施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北交所流动性明显改善后估值折价要求修复,重估的进程或还会继续,未来有望提升至相对于科创板、创业板分别估值折价60%、70%水平的相对合理区间。”诸海滨说。

  展望后市,业内专家预计,随着北交所《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简称“深改19条”或《意见》)改革举措陆续迎来新进展,将会对市场行情带来较大支撑。尤其是随着年报披露季开始,具有业绩支撑的北证50绩优成份股将得到资金的进一步挖掘。

  刘靖表示,随着直接IPO、改代码、转板等制度持续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后,将吸引机构持续入场,目前仍处于市场被激活后的早期阶段。“我们对‘2024年是北证大年’的判断没有发生变化。”刘靖说。

  “北交所作为新设立的增量市场改革发展预期强。这波北交所的大涨行情让国内资本市场资金开始重视布局北交所。后续的北交所行情大概率会在谨慎中前行,在新资金陆续进场和优质企业陆续上市中走出‘北交牛’。”余伟说。

  诸海滨认为,根据《意见》目标,未来3至5年提升市场规模、效率、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因此为北交所关键扩容建设期,转板通顺资本市场发展途径,助力流动性提升,直联机制、优化上市路径有助于优质企业供给,未来北交所直接IPO进一步提升交易所市场地位,吸引更多尚未新三板挂牌、规模较大的优质公司进入北交所,大量未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为北交所提供丰富资源。2024年北交所预计上市新股数量约120家至150家。体量规模上,现阶段北交所排队企业2022年净利润规模普遍抬升,结合北交所存量企业市值逐步重估,北交所加速高质量扩容,有望在未来两年进入万亿级。流动性方面,《意见》投融两端下手综合改善北交所生态,与科创板、创业板相比差距有所减少,转板通顺、高质量扩容、做市商门槛下调、开启920专属号段等或为北交所流动性提升带来更多空间。北交所流动性明显改善后估值折价会有所修复,重估的进程继续,未来有望获常态化估值提升。